世界杯谁是最后的胜者(外两篇) 作者:山阳客


 

世界杯谁是最后的胜者

本届世界杯还有最后一场冠军争夺战,再过最多两个小时就要有结果了,谁是最后的胜者?

有人说是德国。日耳曼战车在本届世界杯上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大胜卫冕冠军西班牙,战平非洲劲旅加纳,不让美国;取得小组冠军后,轻取阿尔及利亚,淘汰法国,连东道主巴西也7:1横扫;可以说打遍非洲、欧洲、南美无敌手。我认为有道理,如果不出意外,德国将以2:0夺冠。

有人说是阿根廷。因为阿根廷有梅西,而且本届世界杯运气颇佳,所以只有潘帕斯雄鹰能够与德国战车抗衡;他们是欧洲球队的克星,淘汰赛连胜瑞士、比利时、荷兰,最后与德国逐鹿,似乎也是势在必得。我也认为有道理,如果阿根廷运气好,可能以1:0取胜。

反正不是德国,便是阿根廷,获得本届世界杯的冠军。无论是哪个队,都是实至名归。

但正如每届的世界杯扣人心弦、令人热血沸腾的比赛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其实并不一定是冠军,我们却记住了许多失败的英雄,比如当年踢飞点球的意大利的巴乔、比如被红牌罚下的法国的齐达内,比如荷兰睥睨一世的三剑客,等等。

我看了32年的世界杯,可以说从中国大陆开始转播世界杯的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开始,便成了世界杯忠实的看客。我对世界杯的痴迷是许多人不理解的,包括我的许多博友和朋友,都认为“嘎肚泥纪了,轧啥闹猛”,还有的委婉地说“多保重身体,少熬夜”,比较中性的说一句“你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呀”,我也听出这其中的讽刺意味。

但是我不以为然,我今年才六十有五,与我一样每天熬夜看球,几乎一场不落的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潘小庆,长我八岁,不仅每天看,而且天天有一幅国画加评论,发微信兼发博客,比起他,我真是小弟弟一枚了。

昨天凌晨四时许,在看荷兰与巴西季军争夺赛时,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我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应该是八十左右的人了,他也在看球。说起来,我的体育方面的爱好,与他是分不开的,他是我的乒乓球启蒙教练,一家都与体育有缘,他的女儿是大学的体育系教授。也许正是受他的影响,和他一样,我爱好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武术、棋类。但世界杯是我的最爱。本届世界杯,因为彻底退休,看得最过瘾最全。

有多少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世界杯,一共打进了多少进球,哪一个队进球最多,哪一个运动员居射手榜首位,都可以精确地统计出;但是,有多少球迷看了多少场比赛,球迷中年龄最大的有多大,球迷中看历届世界杯最多场次的有多少场,恐怕是无法统计的。

世界杯给球迷带来的欢乐、兴奋、痴狂,甚至痛苦、愤怒、悲伤,也是无法尽数的,但是无论如何,球迷们始终对世界杯不离不弃。所以,我说,世界杯最后的胜者应该是球迷!

没有球迷就没有世界杯!再大的球星也需要拥趸的欢呼,再精彩的比赛也需要观众的捧场,再优秀的队伍也需要球迷的支持!

则真正的球迷,只是陶醉在足球艺术的境界内,只是激动于足球不可知的结果中,只是愉悦在排山倒海的呼喊声里,其实,谁夺冠并不重要,比赛的可看性才是最重要的。

期待着这最后一场比赛,虽然,我已经知道最后的胜者是谁了。

                                                                        2014-07-14

 

那一年,我们第一次看世界杯

算起来,我看世界杯,从1982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回顾这三十二年的看球经历,真还颇耐回味呢。

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是我和中国观众第一次看世界杯的实况转播。

那时,我在中学执教,当时虽然有些老师家有了黑白电视,但最大也是12英寸的,校长办公室有一台18英寸的彩电,那就成了我和一些年轻教师的看球之地了。每天晚上,办公室的老主任在我们的热情感染下,总是在转播前就把电视机打开,而且将椅子整理好,而我们肯定是坐在第一排。

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世界杯的比赛,而且是从当时购买了世界杯亚洲区转播权的一家香港的电视台转购了中国大陆的转播权,担任解说的宋世雄是在香港对着电视机进行解说的,所以有些画面不清晰或讯号有问题时,他的解说也就中断了。据说中央台原来没有转播的打算,是因为邓小平同志也是足球迷,要看转播,所以临时从香港转入,真是名副其实的“转”播呀!

但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可以看到比赛的直播,这真是太过瘾了。那间大约20平方米的校长办公室起码挤了五六十个人,夏天又没有空调,大家手持芭蕉扇,不停地扇,汗流浃背,却还是不停地高叫。办公室的一面是格窗,格窗外趴满了下了晚自习的学生,那时正是高考复习最紧张的时刻,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不顾“前程”挤着看球。

那届世界杯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名字:罗西、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鲁梅尼格、普拉蒂尼、博涅克、佐夫和新星马拉多纳。

西班牙的时间比北京晚六个小时,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在晚上11点以后看球的。意大利和西德的决赛是非常精彩的经典之战,而这之前的晋级之争更是扣人心弦。

意大利在争夺半决赛权时与最大的夺冠热门巴西队狭路相逢,蓝衣军团的防守反击有效地阻止了巴西队的强大攻击,双方交替进球,但最终意大利以3:2半决赛淘汰了,而三球都是罗西一人完成。赛后,济科手拿被撕碎的球衣,黯然离开球场的场景令我们记忆犹新。意大利在半决赛时又以2:0淘汰了波兰,昂首进入决赛,而这两球,还是罗西一人打进。

西德队更是绝处逢生,半决赛与法国队遭遇,90分钟双方1:1战平,加时赛法国队先进两球(那时没有金球之说),3:1领先,而且已经到了加时的下半时,所有人都以为法国队必胜了。可谁知德国人顽强奋争,绝地反击,居然连下两城,逼成平手。双方只能靠点球决胜负,结果神奇的德国人笑到了最后,以8:7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上半时比赛进入胶着状态,到了下半时,意大利逐渐找到了感觉,还是罗西头球首开纪录,随后塔尔德利的左脚劲射锦上添花。紧接着,阿尔托贝利在反击中破门。意大利人以3比0领先。比赛最后时刻,西德由于布莱特纳攻入挽回颜面一球。意大利成为巴西之后、第二支三度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而金童罗西也当之无愧地获得金球奖(最佳球员)和金靴奖(最佳射手)。

每天看完球,我们总是兴奋不已,在回宿舍的路上,大家还沉浸在那一幅幅精彩的比赛画面中,在诉说着,回味着,或为某个球争论着,虽然,这时已经夜深了,周遭都非常地安宁,夜空中只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回荡。

后来的世界杯中央电视台开始派员去比赛国转播了,也让我们更好地看球了,1994年开始了全程直播,更让我们没有安眠之夜了,熬夜看球成为世界杯期间球迷们的最大乐趣了。

1982年的世界杯,我们很怀念。

                                                                        2014-06-26

 

难忘的1994年美国世界杯

自从1982年央视开始转播世界杯以后,世界杯的比赛就离中国的观众更近了。但后来86年和90年的转播,并不是所有场次都转,而是选择了重点场次,其他只能是录播。这可能与时差及转播的费用有直接的关系,也许那时的央视广告收入还不够丰盈。

到了1994年,央视渐渐财大气粗了,这一年开始了广告的招标,各路企业为争夺“标王”,一掷千万。加之中国足球热的兴起,这一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首届职业化联赛甲A联赛开始,这些因素促使央视对美国世界杯的52场比赛(24支队伍的小组赛36场,淘汰赛16场)进行了全程直播。

我当时在南京,已经从国家单位辞职自己开了一个小小的批发书店,时间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了,不用考虑上班的问题,于是和几个热衷足球的朋友每天昼夜不分地聚在一起看球、评球,充分享受着足球带来的愉悦。

那是一届非常有“戏”的世界杯,许多事让我们永远难忘:

在上届比赛用“上帝之手”打入一球而进入决赛的马拉多纳重现江湖,让万千球迷如痴如狂,激动不已,可他最终还是因小组赛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而无奈地离开了绿茵场。阿根廷从此一蹶不振,未能进入8强。八强之中只有巴西一支南美球队,其余七支全是欧洲球队。

哥伦比亚的埃斯科巴在与美国的比赛中自摆乌龙,回国后身中12枪被杀身亡。成为绿茵场上最令人扼腕的悲剧。

喀麦隆队的罗杰·米拉在上一届已经吸引了世界球迷的眼球,这次又出现在对阵俄罗斯队的比赛中,并打入一球,米拉大叔成为世界杯历史上决赛阶段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和进球者。

风头最劲的当然还是意大利的“忧郁王子”巴乔。

决赛在意大利和巴西之间进行,他们都曾经三次获得大力神杯,谁将成为第一支四次捧杯的球队呢?7月17日在洛杉矶玫瑰碗体育场进行的决赛,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

巴西的犀利进攻虽然占据了比赛主动,但是意大利的混凝土防线坚不可摧。120分钟双方互交白卷,只能通过互射点球来决出胜出,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通过互射点球方式决出冠军。

巴乔最后一个出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尽管巴西的桑托斯将球打失,但意大利队却已经踢飞两个,所以巴乔这个点球非进不可,当时时间仿佛都凝固了。

扫视、助跑、起脚,球箭一般地飞了出去,像一只鹰隼,直冲九天,球飞过了横梁,带走了意大利人对胜利的渴望……

全场的巴西人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可巴乔却失神地站立在罚球点前,一动不动,表情凝滞,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一丝惋惜、一丝愧疚、一丝疲惫,人们记住了,这正是忧郁王子独特的神情。

我相信,所有看过这场球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的神情,都会为巴乔感到遗憾。虽然我和很多人一样,非常喜欢巴西的足球,但因为有了巴乔,我更喜欢意大利。

我和朋友们在谈论球赛时,还发现这一届的球星,有很多是名字是以“马”字开头的,当时正是“马家军”红火的时候,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姓马”(用中国人的方法看)组成一个队,肯定可以夺取冠军,于是大家就根据这些“姓马”的球员的场上位置排出了一个国际“马家军”的阵容,是四二四的,当然也得把咱们中国的球员排一个进去,这个阵容如下:

前锋:马拉多纳(阿根廷)、马特乌斯(德国)、马萨罗(意大利)、马丁·达赫林(瑞典)

中场:马津霍(巴西)、马兰戈斯(希腊)

后卫:马西奥·桑托斯(巴西)、马尔蒂尼(意大利)、马博昂(喀麦隆)、马明宇(中国)

门将:马切吉亚尼(意大利)

这当然是我们的一种自娱自乐,那时我们还不算太老,这一眨眼,已经过去了20年,怎么很多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呢?

                                                                             2014-07-01

相关图片欣赏请移步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aaeb0102ux7p.html


山阳客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0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