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下中农始终认为知青在农村“待不长远” 作者:唐燕


贫下中农始终认为知青在农村“待不长远”

当我们下乡之初高喊"扎根农村一辈子"时,贫下中农就未曾相信过我们这真诚的誓言;当我们的理想幻灭,天天想返城却因没有门路而绝望时,他们仍说我们在农村待不长远。正如后来的事实证明的那样,贫下中农具有远见卓识,而我们知青则狂热和短视。

实际上,上山下乡对出身不好的知青有着很好的疗伤功效。在农村,我们不再像在城里那样,是饱受歧视和侮辱的贱民,而是得到平等对待、受到起码尊重的"人"。贫下中农看我们不是凭出身,而真正是"重在表现"。当年,我们在被政治厌弃、社会遗弃、城市抛弃时,正是他们以博大的胸怀收留了我们,并给我们以极大的呵护和温暖,尽管我们是被强加给他们的,与他们争了口粮。

可是,贫下中农何以不仅比我们知青,甚至比那些有决策权的高官们都更有这样的政治远见呢?

下乡不久我们就发现,那些大字不识的农民对政治并非不感兴趣,他们谈起政治来,往往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他们说,毛、刘好比生产队长和副队长,意见不合了就会吵架,总是要一个压倒另一个。

他们说,只需看对毛的吹捧和长相,林彪就是个奸臣。

他们对把那些精明能干,因而有了些财富并颇有威望的族人划为地主富农并打倒批斗很不以为然,对他们照样客气、尊重、信任,每遇技术活儿,必请他们干,虚心向他们讨教,还给他们评高工分。

他们认为上面对农民克扣的太过分,每年的口粮至少被强行剥夺一半,农民只能糠菜半年粮,便不声不响私分瞒产,却又不过分,以刚刚能填饱肚子为准。

他们认为农业学大寨没有顾及他们的实际情况。

他们对上面的各种指令和会议不胜其烦,他们说农村的事不如按千百年来他们自己的传统方式办。

他们对出身非红五类的我们从不歧视,从不说我们出身"不好",而代之以"家里成份高"。他们认为上面把历次运动中的失势者下放到农村同古时发配一样,是流放犯人式的政治打压,只要失势者重新得势,或掌权者良心发现,我们自会苦尽甘来。

他们认为政治上的翻来覆去各朝代都有,不足为怪。至于农村历来被作为解决城市各种社会问题的出路和流放地,他们无可奈何却也习以为常。

下乡不久,当我们虽然身处解放了二十年的中国农村,却往往忘记自己是生活在哪个世纪时;当我们发现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跟历史书上描述的两千年前几乎不相上下时;当我们亲耳听到贫下中农怀念集体化之前、甚至解放前的日子时;当我们想到不久前我们还在北京高喊打倒刘少奇,批判他的"三自一包"时;我们如梦初醒,开始怀疑毛的农村发展道路,奇怪他真的了解农村和农民吗?既然他说要"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为什么还让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

当我们在农村没有任何书报、没有及时的新闻信息,没有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心灵空虚得快要崩溃时;当我们为了填饱肚子,越来越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时;当我们尝到在广阔天地里没有来自上面的严格管束的甜头时;我们开始对那些通过阶级分析贬低农民并被冠之以"小农意识"的什么保守落后、自私狭隘、思想封闭、目光短浅、组织纪律性差、散漫等等渐生反感。

千百年来,农民就生活在封闭落后的环境里,他们怎么可能目光远大?他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生产、生活水平极低,怎么可能不自私狭隘?更何况有时候,虽处江湖之远的他们却比某些居庙堂之高的学者、专家们在政治上更敏锐呢!

固然,他们具有的"小富即安"、"乡土观念"等思想意识未免鼠目寸光,可这就是他们被强行纳入到城乡二元体制,和城里人的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别",失去自由迁徙的权力,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被盘剥的理由吗?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为什么不从解决这些方面入手呢?

自私狭隘、保守落后这些人性的弱点谁个没有?存在决定意识,程度不同而已。既然工人阶级目光远大、组织纪律性强、最有阶级觉悟最革命,为什么不让我们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呢?

自文革发动以来,"人民领袖"的皇权思想越来越暴露无遗,当我们山呼"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永远健康!"时,当我们千百次地高唱《东方红》,向红太阳顶礼膜拜时,当我们天天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表忠心时,我们到底身在一个什么社会?当那些"保皇派、大救星、犯上作乱、乱臣贼子、忠臣、奸臣、官宦、乌纱帽、效忠、奉旨造反"等等在封建社会才频繁使用的词汇不绝于耳时,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语境?

显而易见,这一切无不污染着我们这代人那时的纯洁心灵,酿就了我们早期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这些才是应该批判和摒弃的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地地道道的"小农意识"呢。我们天天喊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其实封建主义复辟才是我们更应该严加防范的。

其它如血统论、王侯将相论、忠君论等"小农意识"也曾作为文革的伴生物沉渣泛起。当时,一些自视血统高贵,是天生、可靠接班人的龙子龙孙们把"解放全人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极力推崇"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施行红色恐怖。他们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浓厚的封建特权思想。其他因出身非红五类没有资格加入红卫兵,遭到歧视甚至迫害者也急忙承认自己的原罪,与家庭划清界限,努力无限忠于毛主席。我们这一代就这样从青少年起即处于红卫兵运动时期的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之中,而这一切影响并决定着我们当时及以后的思维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亚当.麦克尼说:"长期的专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和相应的行为准则,它使人们不再爱好自由和真理,完全丧失人类的尊严并毫无自治能力。"在这些封建思想意识形态的浸润下,两年后,"丧失了人的尊严而又毫无自治能力"的我们像当初突然被卷入红卫兵运动一样,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对封建血统论肆虐其间的上山下乡运动有选择的权力,更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被裹挟到广阔天地去了。

实际上,当时上山下乡运动的决策者既有政治上的追求,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上山下乡运动在政治上是文革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毛乌托邦理想和培养接班人的"伟大实践";经济上,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的人口政策和文革停工停产停学合力酿成的苦果---数千万的失业大军一股脑儿抛向了农村,给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农民增加了负担;思想上,是僵化盲从、个人迷信盛行;文化上,则充满了中世纪的反智气味,是"知识越多越反动"思潮的产物。上山下乡运动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抵触,与历史发展潮流相违背,与民主自由法制毫不相融,因而它无可避免地以失败而告终。

改革开放后,全社会在"不争论"、"闷声发大财"的思想支配下,全神贯注于物质财富,结果,今日之中国已经变成了物欲横流、暴富阶层与底层贫民截然对立的、除了GDP什么都没有的中国,没有信仰,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理论,宪政民主还只是一个梦,意识形态领域一片混乱。

在经历了空前的文革劫难后,现在倒是不喊"万寿无疆"、不跳忠字舞了,但王立军在逃往美领馆前对薄熙来式的"忠诚"、重官权轻民权以及门第、等级观念等等的封建思想仍无处不在,人们在精神上甚至语言上都极其贫乏和苍白。

在主流媒体和网络上,"朝廷、明主、臣民、子民、草民、登基、诸侯、封疆大吏、太子党、王储、衙内、夺嫡、家丁、家奴、帝王师、谋反"等等充满封建意识涵义的字眼取代了"党中央、政府、领导人、公民"等等的现代词汇而大行其道。"官二代、富二代、演二代、红二代"甚至"红三代"等等的称谓充斥舆论,实实在在反映着我们这个社会散发着封建世袭思想的遗毒和阶层逐渐固化的危险。

荧屏上,形形色色的以封建宫廷秘史、艳史、戏说为内容,美化暴君、掩盖暴政、宗室争权、后宫谋杀的影视剧绵延不绝,帝王将相们被演绎成英明神武、清正廉明、仁慈爱民的明君、贤相、清官,而太监、皇后、妃子们极力揣摩天子的心思,尔虞我诈,笑里藏刀,伤人于无声无息。这些庸俗不堪的作品从头至尾宣扬着封建专制的文化思想和奴性意识,潜移默化地毒害着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

在官场、职场里,第一把手大搞绝对权力,成了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对他们的"圣旨"下属只有听喝的份,毫无平等对话民主自由可言。

在各大小单位,只有在封建社会和集权社会里才有的血统论、姻亲关系、宗族关系、地方主义、宗派主义、老乡观念、任人唯亲等等的封建糟粕仍在作祟。

长期以来,封建的思想意识形态一直是我国历史转型期的严重阻碍,而危害最大的是那些满脑子封建意识,负责引导和诠释语言并掌握着决策权的政府官员和公知们,绝不是那些底层的仍有着"小农意识"的"沉默的大多数"。

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可是在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已经超过一百年,文革也已结束近四十年后的今天,从意识形态的层面研究剖析文革十分欠缺,各种封建思想意识的余毒仍未被清算,仍污染着我们的社会,仍在我们中间徘徊,甚至有时还被推波助澜。我们要想建立一个真正民主自由法制的现代社会,要想不重蹈文革覆辙,必须坚决摒弃各种封建思想意识,用先进的思想占领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

原发共识网)


唐燕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4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