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圣光 作者:贺彦豪


 

杜甫草堂圣光

一座老旧而简陋的茅屋掩映于一片古树和翠竹之中。在茅屋前的土埕旁边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块石凳,那是主人与邀来的客人围坐这里品茗谈艺吟诗作赋的好地方。每当晨光微熹,阵阵清风徐来,院前屋后许多红花绿草丛中,便传来声声莺啼燕啭,那妙曼的旋律如歌似曲,不绝盈耳,余音袅绕……真是给人一种天上人间丽景仙境的感觉。

这是座落在成都西郊院花溪畔的杜甫草堂。茅屋虽小,却装进了一段戎马倥偬的岁月;装进了一位诗人胸怀尧舜之志和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杜甫先后在这里生活了三年零九个月,在寓居草堂期间,他共创作了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病橘》、《枯棕》等等著名诗篇,就是在战乱不已漂流异乡的年月里濡墨疾书的。

岁月如流,杜甫离蜀之后,草堂便被后人加以修葺与保护。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十多次培修,建筑与园林逐步扩大,直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完成时,杜甫草堂已建成近百间多样性建筑的纪念性祠宇,成为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这是一块著名的文学圣地。杜甫宛如一颗巨星,璀璨夺目,永照中国诗坛;诗人的圣光,震古铄今,世代辉煌。

怀着一种敬慕的心情,我来到杜甫草堂。走进草堂博物馆工部祠,举目之处,一尊杜甫塑像耸立面前,那张清癯的脸庞依然带着诗人的微笑;那削瘦的身躯又怎么撑得住民族的道义?诗人的一笑一颦,恍如隔世,顿时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杜甫(712—770),字子美,巩(现在河南巩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游历江南、山东一带,读书甚多,二十四岁赴洛阳赶考,落榜。不惑之年当过一段时间小官,四十四岁那年碰上安禄山叛乱,随后逃难到陕西、四川一带。最后离开四川,飘流湖北、湖南等地。一直到死为止。唐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呵,诗人的一生,以一介布衣之身而心系天下安危;以一支如椽之笔痛斥达官贵人之腐朽;以许多脍炙人口的忧国忧民诗篇咏叹黎民百姓的疾苦。杜甫以对诗歌艺术和文化精神的伟大贡献,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一代诗圣。

在杜甫塑像两侧,有陆游和黄庭坚陪祀左右,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对中国诗坛的深远影响。若说当代追星一族,有许多少男少女把某些明星捧为人生的偶像,还有些粉丝、玉米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到处追逐明星,为明星捧场。以此满足一种追求的欲望。据报载:有位少女十年如一日追求港星刘德华而终身不嫁。甚至要老父亲变卖家产让她赴港与刘德华面晤。此举引起舆论喧哗。然而,几百年前,陆游便是一位痴迷杜诗的追星族。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早年因主张抗金,参加科举考试时受秦桧迫害。出仕以后,又因鼓吹恢复,屡受打击。他于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由山阴出发来川,先任夔州通判,以后曾官于南郑(汉中)、成都、蜀州、(今四川崇州)、嘉州(今四川乐山)、荣县等地,直到淳熙五年(1178)二月才离成都返临安,在蜀中度过了八个春秋。陆游对杜诗的喜爱和钻研,那是已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成都时,每逢公余之暇,他都不顾路途迢遥,体力不支,凡是有杜甫遗迹之处,他总是要亲身游历一番,心诵口传拜读杜诗,感同身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每每忘情于青山绿水之间,从心底里喷射出诗的灵感来。怀想之际,他挥笔写下了“我思杜陵叟,处处有遗踪。锦里瞻祠柏,绵州吊海棕。”这样无限感叹的诗句。他还经常到草堂拜谒杜甫遗像,为杜甫画像题诗。由于他精神太过于专注,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次陆游做了个梦,梦中的他有幸与杜甫会晤,俩人相见恨晚,谈得很投机,不觉间,天色阴晦,云雾缭绕,忽然下起了小雨,于是,漫山遍野,微雨湿花。翌日,一梦醒来,他立即写下了一首《记梦》诗。他甚至表示,死后将自己的画像陪祀于杜甫草堂的工部祠中,永远做杜甫的一名学生。

另一位杜甫的追星族叫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哲宋绍圣元年(1094)因朝局反复,山谷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故他于绍圣二年到达黔州(今四川彭水)。到了绍圣四年(1097)因其表兄张向官于夔州,为“避亲嫌”,他又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直到建中靖国元年(1101)奉诏复官出川为止,他在四川住了六年多。为了能够弘扬杜甫诗学,黄庭坚曾想把杜甫在东西川及夔州的诗刻印传播。到戎州后,喜遇眉州丹棱人杨素翁出资购买坚石,于是,他把这些诗手抄写后让人凿刻于坚石而流传至今。由此可见,黄庭坚对杜诗如此的推崇,他称“文章韩杜无遗恨”。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一个人那么执着而苦苦地求索他的向往,在这世上也是罕有的事情。陆游和黄庭坚他们做到了。人需要一种精神——这是镌刻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永恒的文化精神。

当我们漫步于草堂清幽秀丽、古朴典雅的园林景观的同时,早被挂满厅堂之间的一幅幅楹联所吸引住。在工部祠内有一副何宇度撰写的对联,留住我的脚步。且看上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下联是: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其大意是:先生您的大作的确是万丈光芒,震撼海内,所以历千年,仍受到后人追慕,至今还有络绎不绝地瞻拜您故居的车马停留在浣花溪畔。这算得上是一副佳联。殊不知这副对联出自杜甫《宾至》诗句,原意是自谦,“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意为:我哪里有什么轰动海内的惊人之作,又何故劳顿贵客驾临我这院花溪边的茅屋草堂呢?然而,何宇度大人巧妙地改“岂”为“信”,改“漫”为“犹”,将杜诗之意反用。信,的确。犹,还。此联上联褒奖杜诗,活用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空间气势极大;下联称颂草堂,以“千年艳慕”,表达后人的崇敬之心,时间延伸极长。此联构思极为巧妙,改得很好。联语既有气势,又很精练,抓住关键字句,十分妥帖,不着痕迹,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当然,在杜甫草堂随处可见丰富的藏品、展品;不论是诗文和词赋,还是匾额和楹联,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位诗人的谦逊和伟大精神。

夕阳西下,依依不舍地离开杜甫草堂,我很高兴地带走那里的两样东西:一样是站在那座老旧而简陋的茅屋前留了个影;一样是在博物馆买了一套《杜甫草堂诗选》等书。


贺彦豪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04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