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旁证——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有感 作者:余 杰


 

历史的旁证

    ——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有感

渐行渐远的背影与历史旁证我在阅读署名老酒的朋友写的一首配乐诗朗诵《知青》时,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让我们留下自己曾经跋涉的行踪,为我们亲历过的历史作一个旁证。

为此我特意将这首诗抄录如下--

当我们没什么知识时被冠以知青,
    那时有知识就几乎等于一种罪行。
    到老年发现这一称呼伴随了终生,
   这顶帽子下面却早已经白发丛丛。

那场曾袭击中华大地的暴雨疾风,
    以革命名义放逐千万条年轻生命。
    整整一代人和我们民族休戚与共,
    万里河山春夏秋冬飘摇十年一梦。

当时的喧嚣已成为了历史的曾经,
    翻滚的浊水渐渐由时间最后澄清。
    如车轮隆隆时间挟着时间的无情,
    似一架天平时间秉承时间的公正。

文化绝不仅仅是眼前的时尚文明,
    历史更是它的地基和文化堆积层。
    忘记是一种抛弃而非延续和继承,
    忘记过去意味背叛这话出自列宁。

世上任何一种生命必定有始有终,
    知青也终将成为一个历史的名称。
    让我们留下自己曾经跋涉的行踪,
    为我们亲历过的历史作一个旁证。

踏着满地金黄色落叶簌簌的响声,
    夕阳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的背影。
    有谁知道苍茫秋天那个梦的内容,
    梦见经过严寒另一个春天的复萌。

夕阳下,我们这些历史见证者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有点凄凉,有点悲哀。就像我前几日去参加一位曾经的知青朋友的追悼会那样,走出殡仪馆的那一刻,心里充满着一丝丝凉意。当人生走向生命的终点时,记忆中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都会历历在目。老酒的这首诗,写出了我们这代人一种悲哀的心情和历程。读上几遍,想想昨日的苦难,你就会体会到我们这代人为何如此愤愤不平地看待昨天。

说一说,讲一讲,我们所经历的真实往事就在今日,上上下下都在轰轰烈烈地纪念一个在1976年终结生命的"伟人"--毛泽东。一个被誉为"精神支柱"的人。为什么要在今天如此大张旗鼓地纪念他?到底有多少人会发自肺腑地怀念这位逝去的前中共领袖?如何评价这个存在争议的人物?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发生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最大悲剧之一,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最大悲剧之一,是近几百年人类文明最大悲剧之一。

不要去说历史上许多悲剧,例如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仅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文革"悲剧中所引发的"三个最大的悲剧"足以使我们这代人难以忘怀。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值得我们如此去纪念吗?

就我们这代人的经历而言,到了今天都"老"了的时候,应该说一说讲一讲了,再不说、再不讲就晚了。那么说什么讲什么呢?

应该说说当年我们这代人是如何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中核心一条的"造反有理"的鼓动下,狂热地参加运动。大规模地破"四旧",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疯狂地批斗老师、领导以及一切被定义为阶级敌人的人,侵犯他人基本人权;不去读书四处乱串,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中华大地上制造极度混乱。我们应该自责、应该道歉!

应该讲讲我们亲眼目睹的许许多多老干部、知识分子、宗教人士、民族人士、归国华侨在文革期间惨遭迫害、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事实。未来的史书上一定会浓重记下这一笔,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的。包括我们自己的家庭、亲友在这个十年中遭到的种种迫害、荒唐经历等等,留下一些历史的记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

应该说说我们被无情地放逐到天南地北去上山下乡。当我们这些所谓的"文革先锋"(红卫兵)的利用价值失去以后,面对着千孔百疮的国家,1600万之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的人,被冠以有知识的青年,去"广阔天地"里"刀耕火种"。"抡十七世纪大镐、淌十八世纪大汗,与科技化、知识化完全悖反,国家人才接续严重断捻。"(裴毅然《落在历史凹陷处的"知青"一代》2013-11-21 13:55《共识网》)。我们亲历者不说谁说?

应该讲讲我们在进入青春期的那一刻所目睹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到处在动刀动枪的武斗。窝里斗的自相残杀触目惊心啊。那些开国大臣们一个个成为"走资派"、"叛徒"、"特务"、"反革命"等等。接班人仓皇出逃、摔死异国?堂堂的国家主席,未经任何法律程序,人权也难以保障。这一切难道值得纪念?值得歌颂?简单到一纸"决议"就万事大吉了?霸道到不许人民再次提及这个十年的悲剧?对此,我们不讲谁讲呢?

应该说说我们这代人在1971年9·13的觉醒,1976年4·5的反抗,1976年10月的历史转变。这些历史的关节处,矛头直指谁,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究竟是谁利用了谁?这么简单的问题却成为我们无法跨越的一个难题。这种悲哀带来的就是信仰的缺失、公信力的缺失、信誉的没落!我们在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时期所经历的是是非非,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在多年所谓的"继续革命"理论的说教下,麻木的脑子所形成的概念渐渐地被无情的事实所粉碎。这种在被说教中长大的一代的觉醒,是一种进步、希望。我们经历了从愚忠到独立思考,必须说说这个觉醒。无论是对于昨天还是明天,都将会是有益的。

历史是在不断否定中前进的,自我陶醉实际上是自欺欺人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的去世,到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的被捕;从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的十八界三中全会,中国就是在否定中前进了。把祸国殃民的十年文革否定了,为改革开放的今天迈开了坚实的脚步。在否定中前进,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些年走过来了,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对于"文化大革命",讲得太少太少了。生怕由此会影响到党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生怕影响到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就是不怕愧对历史的真实,不怕后人的清算,不怕正义的审判!

看看今日的世界,那一样不是在否定中前行的。如果不否定"文革",至少我们的下一代还能出不要读书的"白卷英雄";不否定僵化的计划经济制度,那么现在的创业者必定是"剥削者"和"投机倒把"分子了;不否定执政制度的弊病,再来一个毛泽东这样的人物,照样可以再来一次"文革";不去否定"文革"前那些年代的种种弊端,哪有今日社会的进步?这种否定,绝对不是否定一个制度、一个时代,而是在否定那个制度以及社会不合理的东西。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就说领导阶层也是一个整体的领导。个人仅仅是起到了"班长"作用。到1976年"文革"结束之前,我们走的是无限夸大了个人作用之路。在所谓的"崇拜"中,让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整个党和国家之上。这种制度必定会产生毛泽东这样的人物。那些与他同时代的"战友"们,或多或少都应该负有责任。更何况大多数"战友"们都落得像刘少奇、彭德怀这样的下场。可悲之计难于言表啊!

讲到这些悲剧,讲到"文革",就以我们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由进行搪塞。不错,这个决议确实否定了"文革",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这是肯定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决议》不可避免具有深刻的局限性,同样是无庸否认的。就连谁利用了谁都说不清楚,何谈什么已经有了结论呢。淡化清算"文革"的教育,回避揭露"文革"的研究、掩饰暴露"文革"的罪行,结果是什么呢?这些年来我们看见的是极左思维重新抬头,诸如重庆事件中的薄、王之类的人物;那些美化"文革",美化江青和"四人帮"的闹剧不断上演;以至于那些神化毛泽东的"乌有之乡"们的泛滥。种种问题都直指一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纪念"的这个人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是人。是人就会有缺点、不足、错误甚至罪行。中国现代史离不开这个人物。只讲其伟大,不讲其渺小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好的讲的太多太多了,以至于神化了。对于其错误极力的掩饰究竟会造成怎样的结果,未来会给予证明。我相信,凡是历史人物,一个也逃不脱历史的判决。曾几何时,那些在世界上耀眼的人物(如斯大林),在历史的真相被曝光以后是如何的呢?否定了斯大林,并不意味着否定了前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道理就是如此简单,不要过分地吹捧一个的作用,还是靠一个政党的力量,还是靠人民的力量。口口声声说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到了评介历史人物是就得了"健忘症",很可怜的。

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的延安整风讲起,到《红太阳的陨落》讲了"太阳"的一生,从《墓碑》说到的大饥荒的惨痛史实到《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政治斗争》说到的毛泽东以后的历史。这些专家学者们撰写的书在大陆是无法出版的。阅读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出版足以"批判"这些书的书呢?这个时候,我们的自信又在哪里?总在说,意识形态领域要占领。能不能拿出一些足以使人民信服的故事来真正纪念这位逝去的"伟大领袖"呢?养了这么多的专家学者,怎么连这点水平和勇气都没有呢?光靠喊喊口号,来个"高压"政策,采取删除、封锁、切割、屏蔽等手段是解决不了隐藏在人们自己脑袋里的想法的。时至今日,我们在期待着。

值此这个日子,写下一个感言。一家之言。


余 杰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1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