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不平静 作者:董学仁


 

《静静的顿河》不平静

现在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哥萨克人的,对他们的印象如何?

可能是列宾的一幅油画,画的是土耳其皇帝来信命令哥萨克人归顺,被他们回信痛快地臭骂一顿。画面上一群哥萨克人不同的神情、姿态,都表现了粗旷豪爽的性格,让我们看着喜悦。

还可能来自历史教科书。俄国人抢走了大清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他们雇佣的哥萨克军团善于征战,一个骑兵抵得上几十个步兵的战斗力。他们是强盗,烧杀抢掠,引起我们的愤恨。

你对哥萨克人更多的印象,来自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这部四卷本的长篇巨著,像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向你描述了20世纪初期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爱情、战争、死亡和悲伤。哪里有一条静静的顿河呢?分明是一条时而平缓,时而翻腾,时而喧闹,时而躁动,带着它的全部声音和表情,把你打动。

会讲故事的小说,比会讲故事的油画告诉你的更多,也比历史教材更生动和完整,并且更深地感染你。甚至在你读过《静静的顿河》很多年后,小说的大部分情节已经忘记,但还会记得哥萨克人咏唱的一首悲歌:

“我们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是用马蹄翻耕,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静静的顿河到处有年轻的寡妇,静静的顿河到处有幼小的孤儿,静静的顿河的滚滚波涛是爹娘的眼泪。”这部小说,让我们记住了肖洛霍夫。其实我们记不住也他不要紧,历史会记住他的名字,因为他在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项,有时是作家的荣誉,有时是作家的机会,让作家不被忽略的机会。比如肖洛霍夫获奖了,会被一二百年后的人还记得,《静静的顿河》还会再版,而同一个国度、同一个时代比他写得好的作家,可能有几位十几位,由于没有获诺奖,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好作品,很容易被人忽略,被人遗忘。

距离我们很近的俄罗斯文学,有一个相当好的叙事传统,可以让小说中的故事高尚、宏大、精确、丰满、深入,同时又具有贵族精神、宗教意识和形而上意义,并且在一百多年前的世界文学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些,我们看看托尔斯泰的《复活》就知道了。

肖洛霍夫,是托尔斯泰一大批继承者中的一个。但那些继承者到了斯大林时代,几乎全军覆没。有的完全服从官方强推的革命现实主义,胡乱编一些不伦不类的伪现实作品,有的不符合官方要求被逮捕、流放、处死,总之没有几个人坚持下来。有资料说,斯大林刑法的第七十条规定,任何传播、制作诋毁苏维埃国家和社会制度之书籍者,可获七年徒刑和五年流放。实际上的惩罚比这严厉的多。自1934年苏联作家协会成立到1953年斯大林死去,约两千名作家被处决、关押、流放。

这样一来,肖洛霍夫就成了凤毛麟角。他符合了官方的大部分政治要求,又不像有些人那么胡编乱造。还有,他以20岁的热情投入对顿河哥萨克人生活和命运的描述,第一卷出版时23岁。以后的几卷写作风险越来越大,出版也越来越难,以至耗用了十多年时光。但他坚持下来了,这需要一些勇气,一些韧性。

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看重的也是这一点:“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借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在与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理由相比时,我注意到,对他的评价并不算高。我还注意到,《静静的顿河》中也隐伏了人道主义因素,也有对哥萨克人在新政权建立后的种种苦难的同情,但是很微弱,不容易看出。

我知道这样一段历史:1953年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提倡与世界和平共处,非常需要有苏联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1956年,苏共中央通过一项决议,同意推荐肖洛霍夫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候选人,此后苏联官方又在国外大力推销肖洛霍夫的作品。1958年的诺奖真的颁给了苏联作家,但获奖的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作者。这样一来,持有不同政见帕斯捷尔纳克就惨了,不仅被迫拒绝领奖,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受摧残死去。7年后,代表革命现实主义的肖洛霍夫获了诺奖,才给苏联官方挽回一些面子。

肖洛霍夫获奖的事,在世界上曾引起争议。反对者认为,颁奖给这种丧失作家人格的人,违背了诺贝尔先生设立奖项的本意,应该追回。

反对者为什么怀疑和抵制肖洛霍夫的人格呢?比如,他生于1905年,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十年,恰好是20世纪俄罗斯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从少年向青年过渡那几年,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用轻重武器与反抗的农民作战,一次他被官方认定的暴乱者抓住了,有人要打死他,一位妇女看他太年轻为他说情,那些人就把他放了回去。还有,他还会记得内战和饥荒中尸骨遍野的惨象。而这些历史,在他的作品里,有的根本没写,有的只写一点,有的加以涂改。在他停下写作,以文化官员的身份管理作家时,帮助推行斯大林主义,伤害了许多坚持良知的作家,做了许多令人不齿的事情。这些时候,他的人格丧失,成了“普通的斯大林主义者”。

在我们面对写作时,真正的问题就出现了:作家有没有权利回避重要的历史,有没有资格用虚假事实代替历史真相?这对于一般写作者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们勉强谋生,没有名望,能力太弱,不够强大。但是这个问题,真的关系到美丑、是非和善恶,对于想当一名好作家的人就很重要,对于具有国内外名望的作家,也就更为重要。

                                                               2015-06-13


董学仁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7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