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6-18如何废除高考制度 作者:网中人


 

1966-6-18如何废除高考制度 

〖2009-9我整理了一份《1966-6我经历的停课闹革命》,那是在网络上搜寻了当年的人民日报等社论、把来自脑海深处的回忆连贯起来而形成的。限于搜寻所见,仍然觉得有不少碎片散落在外,近来在一些网络论坛上陆续看到一些高手收集的史料,遂整理成“续篇”。〗

从1966-6-1开始,人民日报等中央报刊(后来才慢慢成为两报一刊)交替上阵,密集轰炸,几乎天天都有社论或评论,为文革的全面展开大造舆论,并且成为普通老百姓了解高层精神的最重要渠道。

1966-6-4,报纸、广播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同时发表北京新市委决定,改组北京大学党委,派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

1966-6-16,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倒反革命黑帮》,发布了“南京大学革命学生、职工和教师揪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匡亚明这件大快人心的事”。

接连不断的大学文革风暴,使得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不知所措。就在此时,一件与我们也不无关系的“大事”发生了。

1966-6-18,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消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学校招考办法其内容是:

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有不少大专学校和中学,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根深蒂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在大专学校和高中,把文化革命运动搞深搞透,将对今后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解放以来虽然不断地有所改进,但是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不利于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不利于更多地吸收工农兵革命青年进入高等学校。这种考试制度,必须彻底改革。这样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研究和制定新的招生办法。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考虑到上述情况,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一方面,使高等学校和高中有足够的时间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另方面使实行新的招生办法有充分的时间作好一切准备。

为了不影响高级中学接收新生和新学年开学,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凡本校的文化革命运动尚未结束的,可以由学校妥善安排时间和住地,继续把文化革命运动搞深搞透;在本校文化革命运动已结束,而高等学校尚未招生时,可以由学校组织他们下乡下厂参加生产劳动。

全国百姓从报纸广播里知道的是,中央决定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当天,人民日报还配发了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其中还特别提到——

今天,本报发表的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和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学生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两封信,以及没有发表的大量群众来信,提出了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的强烈要求。这两封信,充满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洋溢着高度的革命豪情,表现了毛泽东时代的革命青年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的精神。这两封信,反映了广大革命师生的心愿,代表了广大革命群众的呼声。

这是当年的习惯做法,凡重大决定大多来自革命群众,因为都有“反映××心愿、代表××呼声”的来信稿件之类作为言之凿凿的有力证据。

如今在网络上查找当年的人民日报等两报一刊社论已经不难,要寻找当年革命群众来信乃至寻觅当年新华社后继报道的原文内容也有可能。如果仅仅拜读那两份高中生来信这样的“历史文献”,的确会觉得这两个学校的高中学生真是先知先觉、冲锋在前啊!

然而,在我重新见到那两封“来信”全文之前,在网上搜索有关信息时就发现,这样的感觉真是太幼稚太天真了。一如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内幕被曝光一样,这两封“革命学生来信”也不例外!

首先,曾经在那个时代叱咤一时的北京女一中和北京四中,其实都不是等闲之辈。

有一种说法——北京四中因为是男校,就又名“男四中”,是当时北京十所重点中学中男校的第一。女一中也是十所重点中学之一,但不是第一。——是否确实如此,一时无法考证。留作备考罢。

但是北京四中就非同小可。在网上有关该校的搜索结果汗牛充栋,与1966-6废除高考的“学生来信”的内幕可谓俯拾皆是。选择其中最近上网的一例罢。

http://book.ifeng.com/special/49nianhoudaxue/201002/0202_9420_1534723.shtml——

1966年文革当时为什么取消高考?【全文】

2010年02月02日21:42人民网革命也要讲水平,四中作为北京市的顶级名校自然在革命上也有其“高人之处”。在从内部得知中央高层的意向后,四中的青年人们颇具创造性地完成了一项壮举——废除高考,谁也不曾料想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考试制度竟会在一群年轻人的躁动下土崩瓦解。

一群高考中的佼佼者站起来砸烂了他们曾经为之寒窗苦读的高考制度,这怎能不令人深思?

1966年6月,当时在四中高三(五)班就读的几个高干子弟从他们的父辈那里打探来了中央有意废除高考的消息,与生俱来的政治敏感使他们决定抢先立下这一革命新功。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革命宏文”炮制出炉,这就是《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此时,同在西城的女一中(现161中学)有如与男四中相呼应一般也推出了《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于是,男女两所高干子弟云集的中学联手将高考制度推向了终点。被公认革命形象好的四中高二学生王倩倩与另一名女一中的同学被选派来到北京电视台宣读了信与倡议书的全文,在一个电视有如熊猫般珍惜的年代里,四中的学生想尽办法观都看了这次直播,与之说去真切地感受一下高考制度废除的喜悦,倒不如说是去享受那“革命成功”的精神快感。

“就在这个月的一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轻飘飘的信件,悄悄搁在了时任国家主席的父亲刘少奇的案头。把信交给刘源的时候,高三(五)班的两位同学很郑重地告诉刘源,说是要造反,要造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反,说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让白专的留下来了,把闹革命的、工农兵都挡在学校外面了。刘家有规矩,不允许捎信。刘源不敢把信直接交给父亲,只搁在桌上。而这封信就刊载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信的结尾,是‘现在北京四中全体革命师生向全市革命的同志倡议: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和这封信同时刊载的,还有来自北京女一中的另一封抨击高考制度的信件,和《人民日报》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信中,热血沸腾的红小将们这样写到:‘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其具体罪状如下:(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我们具体建议如下:从今年起就废除旧的升学制度。”(1)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新中国在1952年建立起来的统一高考制度由此而废。

而11年后,同样还是刘源,写信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要求恢复高考。

历史像是跟刘源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他用两封信两次影响了中国的考试史。

是的,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摸不清头脑,因为这次“伟大”的考试改革其实只是四中1966年红色乐章由缓转急的一首变奏曲,而真正的高潮还在编排着它的音符。

(1)刘源《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

其实,这篇文章及其引用的刘源文章写得还不完全准确,当年的“两封信”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有先、有后,有“首倡”、有“附议”的区别。

最近看到2009年网络上就披露——

http://zhongkao.eduu.com/e/20090519/4b8bca4882c90.shtml

北京四中:皇城根里“第—牛中学”【摘录】

2009-05-19 09:12:03来源:e度教育社区时光荏苒,文革爆发前夕的1966年4、5月间,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同学,在团支部书记、中共(预备)党员孔丹带领下,却做了一件“错事”: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信,情绪激昂地要求废除“封建高考制度的桎梏”。

四中的许多校友都知道,孔丹之父孔原,文革前任中央调查部(国家安全部前身)部长,其母许明,文革前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

有消息说,孔丹带动全班写信,就是因为北京女一中的同学,已经先一步写了主张废除高考的《致毛主席的信》,于是,组织上要求四中的同学“把认识写得更深刻些”,“也应该写给毛主席”。

后来,《人民日报》把北京女一中和北京四中的两封《致毛主席的信》全部发表,两信发布之后,1966年夏天的高考,即被“废止”,且一“废”就是十一年。作为四中高三优秀学生的孔丹,也因此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之机会。

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陕北插队多年的孔丹,并未参加全国高考,而是在1978年,直接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考试,凭借在四中打下的扎实基本功和不断自修,跨越本科,一举考入中国社科院,师从吴敬琏。今日孔丹,已成为继荣毅仁、王军之后,中信集团的第三位董事长。

而2007年的网络上则披露“学生来信”不是无缘无故的——

http://www.cycnet.com/cms/2006/2006news/07jypd/gkssn/200712/t20071228_629185.htm在高考风云中沉浮的学子细述当年【摘录】

1966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发表了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和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全体同学写给毛主席的信,强烈要求废除高考。“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枪,就这样在教育战线打响。1976年,“四人帮”倒台,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正是恢复高考。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历史的巧合。

41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搅动历史风云的红卫兵怎样了?本报记者寻访到他们中的一员———当年北京四中高三(五)班的学生周孝正。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周孝正,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央视特约评论员。回首往事,他无限感慨———

全班写信倡议废除高考记者(以下简称“记”):如果不介意的话,谈谈你们班在1966年写的废除高考那封信吧。

周孝正(以下简称“周”):可以。我们班47个同学,当时以全班同学的名义给毛主席写信,倡议废除高考。当时社会上很少电视呢,我们四中有一台黑白的,我记得我们班的王倩倩和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的一个女同学,他们两人在中央电视台宣讲废除高考倡议书,后来就登在《人民日报》上了。

记:你们给毛主席写信要求废除高考,难道你们不想上大学?北京四中可是有名的高中,我查了一下,陈景润、薄熙来、李敖、王蒙、丛维熙、北岛、陈凯歌……包括中信董事长孔丹,很多名人都是你们的校友。

周:孔丹就是我们班的,当时他是团支部书记,就是他领头写了废除高考的信。包括他,凡是上北京四中的,毫无疑问都想上北大、清华。我们高三(五)班是理科班,大家自然想考工程物理、工程化学这些专业,想去造原子弹。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打倒走资派”的氛围之下,我们提出废除高考倡议后,当年大学暂停招生,而且一停就是6年。那时,反正没有书读了,我们就跑去串联了。

记:听说你们这两间学校有很多高干子弟,来自上面的信息很灵通?

周:是的,林彪的孩子林立果,刘少奇的孩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孔丹是孔原的孩子,孔原当时是中央调查部部长,1925年入党的老革命,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实际上我们班有的高干子弟知道“上面”有这个意思,他们就来一个倡议,况且“上面”也要利用我们学生。

记:是有人授意?

周:不是,学生就是知道一点信息,就自己去做了。那是一种“左”的氛围,你四中不提,别的中学也会提,是这么回事。

再进一步搜寻,还可以看到,早在2002年就有更详尽的披露——

http://www.edubridge.com/stories/feichugaokao.htm

域外怀旧录废除高考制度的旧事重提·维一·【摘录】

一九六六年的初夏,文化革命行将掀起高潮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四中读书,初中还没有毕业。……

六月十八号,《人民日报》终于发表了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的学生要求废除高考制度的文章。紧接着就是四中高三五班的附议。在这些紧锣密鼓的群情高昂之下,政府终于作出响应民心的决定:废除高考制度,这倒是一贯上下呼应的手段。因此举而获得政治资本的造反之辈,早已熟知政治运作,风光十足自不必说,……

其后,亦如当年所有的政治活动一样,人如海,歌如潮,将个天安门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我当年所在中学的高三五班造反派虽然不是废除考试制度的“首倡”者,但总也属“附议”者,所以面子十足,全校上下似乎也都与有荣焉。

不过,就在这种“皆大欢喜”的气氛之中,当初有件小事让我又多少见识了此类政治运作的手法,值得一提。

就在政府正式宣布废除高考制度的前几日,尽管风声日紧,大势已是渐趋明朗,但毕竟尚无结论。这天我正好糊里糊涂逃了课,扯谎说去写批判三家村的大字报,便随了几个同学到外面去踢球。在门口传达室等人时,正好有个高三五班的政治活跃份子在打电话,我在一边不免伫足好奇凝听。他正与对方说到,如今高考制度是愿意也要废除,不愿意其实也要废除,他们已经得到内部消息,现在上面已经有了正式决定,其实三两天之间就要发表,只是现在需要自下而上的首倡一下,上面的文章政府自然去作。大势既已如此,我们何不抢先,正可捞些资本。听来对方觉得兹事体大,有所顾虑,他便把底牌和盘托出,鼓励说,四中干部子弟太多,容易给人以口实,所以由你们“首倡”,我们再来“附议”,头功你们尽管拿去。听到这里,尽管我也正在翘盼废除考试制度,但没有想到的是,关系千万人一代前途命运的举措竟然可以是如此决定的儿戏。但我又想到,这样的政治手段竟让一个毛头小子在中学传达室里的电话上运作,又不能不说是百密一疏,千虑一失。

果然不出所料,其后《人民日报》终于发表了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的学生要求废除高考制度的文章,紧接着就是四中高三五班的附议,印证了我的消息。

时过多少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从旁得知,女一中的这个高三四还真是个工农子弟占多数的班级。于是教我不得不佩服当初我们学校的革命小将政治意识与手段竟如此老道与娴熟。

再回过头去看看1966-6新华社的后续报道,可以看到以上有关“首倡”与“附议”的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诌。

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7558447/d31679970.htm

北京市女一中和四中革命师生热烈欢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高考办法的决定【摘录】

1966年06月20日新华社新华社北京十八日电 倡议废除旧的升学考试制度的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和最早响应这个倡议的北京市第四中学的革命学生们,怀着特别激动的心情,欢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决定。他们决心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冲锋陷阵,做毛泽东时代的革命闯将,彻底闹革命。……

那年我们这些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不能不关心高考招生的改革。因为自己面前也有中考关,以后也会遇到高考关。看到报纸、听到广播后,只知道“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研究和制定新的招生办法”。

实际上,公开宣布与“内部掌握”的,从来就是“内外有别”的!如今从一些公开了的内部文件中知道,早在1966-6-13,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改革高级中学招生办法的请示报告》中,就明白无误地说,“废除现行现行高级中学招生考试办法,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招生”,“推荐与选拔必须突出政治,贯彻党的阶级路线”。

时隔数十年,陆陆续续暴露的内幕居然是这样的不可思议,那场“废除”居然还有如此曾经秘而不宣的的内幕。梳理这些逐步曝光的历史,只能让我们这些过来人中的平民百姓感到,当年能够从报纸广播得到的唯一的“来自中央的声音”是极其不对称的信息。

当然,直到现在,在某些人心目中以上皆非“官方材料”而不足以信。其实,恰恰相反,历史从来不是由“官方材料”就可以一锤定音的。


网中人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6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