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华夏知青网站记事 作者:白云鸟


 

岁月有痕——华夏知青网站记事

看春暖花开,草长莺飞,雾里杨柳清风。
    面朝大海,观以天下,多少姹紫嫣红。
    珠泪偷弹,憾失嗟去,旧梦重温。
    时近清明雨淋淋,润得桃李缤纷。有爱无所不能。
    叹春夏秋冬,冷暖天成。
    人不分东西,有缘千里相逢。
    情通南北,血肉牵连,总是一脉相承。
    生与死,阴阳交错,谁不落叶归根。

这首《望湘人、叹清明》写于今年清明节前夕。在此之前,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爱、极受人尊敬的网友兄弟-大石头。他走得快如闪电,昨天还在微信群里喜笑颜开、指点江山,今日对我们来说居然已经成了故人。

事实上,我们这些人并没有血缘意义上的兄弟姐妹关系,而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不是兄弟又胜似兄弟,不是姐妹又胜似姐妹的,就是华夏知青网站。岁月有痕,往事并不如烟。大石头走了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为什么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会聚在一起,甚至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中国为一个网友送最后一程。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因为我们都亲历了那个云诡雾诈,凄风苦雨的时代,因为我们的心灵都有着共同的情感印记,因为我们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青。所以,我们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不是姐妹又胜似姐妹。而把这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的,就是华夏知青网站。

说来话长,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世界,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一些追赶新事物的人纷纷上网,各种小型的网站、论坛层出不穷。记得当时我也赶时髦,自己创办了一个个人网站-《白云鸟的天空》,并获得了当年"全国十大最美女性网站"的荣誉。不过个人天地总是小,闲暇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在各种网站和论坛里流连,但我从不发言,更不评论,似乎只是在寻找。直到2000年,我发现有个由兰州知青老陈做版主的"老知青论坛"很热闹,还有个杭州知青大卫的"知青沙龙"很有意思,就一头扎了进去,从此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老知青论坛"和"知青沙龙"勾起了大家共同的记忆,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应该说,这些个论坛和沙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欢乐,同时也勾起了很多我们记忆中的苦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聚集了不少网友,但这些论坛和沙龙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租用的论坛系统会自动过滤所谓敏感字眼,使得一些留言难以发布出去;论坛没有收集文章功能,很多知青写的回忆、反思之类的文章无法通过特定的栏目进行分门别类。最要命的,是论坛无法长期保存网友们发表的言论和文章,写完看完就过去了,时间一长就成了往事如烟。这就使得常来的一些网友觉得有必要做一个自己的网站,挂自己的论坛,建一个知青自己的家园。

说干就干,一群知青网友开始筹划建设网站。号子、海宽、大卫、老康、枫林、杰夫、清雅、胡发云、大石头、板筋、小路、曾经草原、大萝卜、TK、读书人、榕嘉、流浪者、寒月、老知青、后山人、非常、往事如烟、天心、飞鹰、老笨、白云鸟等知青网友于是捐筹了一笔款,作为成立知青网络工作室的费用,并由我根据大家的意思,执笔写了倡议书,制定了网站的宗旨。内容如下:

人到中年,业未竟鬓已秋。我们的青春永远留在了西双版纳、太行山麓、黄土高原、内蒙草原、东北荒原、黄河之滨、江南水乡、海南椰林......

中国历史造就了被称为知青的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相逢在网海冲浪,是"知青"这个时代的特殊名词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是知青精神使我们志同道合!

只要你是知青,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要你是知青,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似曾相识......

我们不约而同,彼此有了一种家人的感觉,有了营造自己家园的愿望。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就是在一群素未谋面天南海北的知青的共同努力下组建起来的。

我们的宗旨是:

充分利用因特网优势,团结广大华夏知青,共同创建联谊、互助、互教、娱乐的知青家园,努力为广大知青服务。

收集整理关于知青的资料,建立网上虚拟"知青博物馆",为上山下乡这一独特的历史事件留下全面真实的记录,提供自由研讨的场所。

至于网站起个什么名字呢?大家觉得,名字既要大气,又要包括海内外的曾经做过知青的人,所以用了"华夏知青"这个名号、网站的图标(即LOGO),大家觉得用牛来表示比较好。因为牛在人类的心目中,代表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强倔强,当然也包括逆来顺受。而这,似乎也正像是我们知青的品性和写照。更何况,做知青的时候,牛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牛不仅帮助我们干活,而且我们也像牛一样干活。于是画家"曾经草原"马上画了个牛头,又经老康修饰成适合的LOGO性图标。从此,这头牛就成了华夏知青网的标示,不仅挂在了华夏知青网最醒目的位置,似乎也挂在了我们每一个华夏知青网友的心头。

就此,2000年5月23日,华夏知青网临时筹备组成立。

2000年6月25日,25名知青网友报名筹款参加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的建设。

2000年7月19日,华夏知青网站以"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名义注册了永久顶级域名WWW.hxzq.net,并租用了运行华夏知青网站的空间服务器。

初始网站的架构、页面布局和模块是我弄的。我本是学机械的,对网络程序编程并不太懂,但我有建设《白云鸟天空》的经验,也就有了速成的窍门。记得当时我到处浏览国内外别人的网站,看到好的或者合适的就把它的源代码复制下来,经过仔细的辨别后,将有用的模块修改成自己的功能栏目。比如当时有一个网站叫做《中国法国之窗》,它的架构中有法官文集、法官论坛、案例分析之类的功能栏目,我就把它的源代码复制下来,将"法官文集"改为"知青文集"等等。就是用这种笨办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华夏知青网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必备功能,终于上线运行了。

上线后,我又把以往"老知青论坛"上能够找到的一些知青回忆、反思文章,以及一些精彩的论战内容一段一段复制下来,做成专题性页面,再上传到网站上,让华夏知青网慢慢有了些内容,并在大家的积极支持和协助下,使得网站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这之后,我身体开始出现了一些状况,病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是网站文章和栏目内容的搜集和编辑工作由相月、号子接手负责,美术设计由老康负责,财务工作则一直由枫林负责。

2005年,相月请她的湖南网友"短歌行",对华夏知青网站的程序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网站的功能更加齐备和完善。"短歌行"不是知青,但他被知青群体的经历、遭遇、热情和努力而感动,乐于为知青群体做事。华夏知青网的成功改版,以及从此后台操作的方便,离不开"短歌行"这个朋友的大力支持。


    秋风起,去海边,
    一路烟波路漫漫,
    遍地雾霭空荡荡。
    段雨残霞挂云端,
    举世混浊都是浪,
    望洋兴叹好风光。
    南鹞北鹰斗沧桑,
    闲云野鹤皆迷茫。
    蜚短流长浩如烟,
    雾里看花细端详。
    秋风起,谁彷徨?

就这样,在新世纪开始的那个秋天,我们这些曾经的知青,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

华夏知青网上线后,考虑到网站的维护问题,一直租用国内服务器,也一直在国内注册、年检和交费。但在国内就要接受国内网管的监督,所以每当网管认为哪篇文章过界了,就会被封网,直到删除此篇文章为止。十几年来,华夏知青网搬了2次家,经受了2次备案的折腾。而每次搬家,都要把大量文章、图片一点点下载,再一点一点上传。这么浩瀚的工作,是号子、老康、相月完成的。终于,对又一次来临的繁琐备案感到了厌烦,于是在2012年3月22日,华夏知青网因备案问题搬至海外服务器。但由于空间压缩等原因,损失了一些旧的文件和图片。2014年元月,华夏知青网购了网易相册空间,至今在此努力生存。

自2008年开始,林子开始接手网站的编辑工作至今。林子是大学老师,有深厚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功底,她采用全面出击的方式,到处搜集好文章,使华夏知青网站成为研究知青文化的中外学者常常浏览的知名网站。


    目空四海云飞扬,
    和光同尘觅桃园。
    开门见山风满天,
    吟诗作对舞蹁跹。
    游手好闲好癫狂,
    追欢取乐一溜烟
    长绳系日累秦王,
    老夫只需几寸田。

在华夏知青网,网站挂的论坛很重要,也最受网友欢迎。知青们平时聚在论坛聊天、辩论、欢笑、生气,也吸引了不少朋友。在这个网站有了一些积淀和名气之后,美国南加州知青协会有几个知青也常来玩,大南、老潘、大萝卜、秋枫等常常和国内的网友在论坛里讨论,不仅彼此交流在不同地域、文化、制度下的生活和见解,也增长了大家的见识和友谊。有时候,针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大家会站在不同的角度为政治和祖国的前途吵个不休,甚至大动肝火。以至于一些旁观的网友笑称是"美军"和"共军"的战斗。但吵归吵、闹归闹,大家因此而建立起来的友谊却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打破"网友不见面"的惯例,经常"走亲访友"。甚至在2001年9月30日,网站举办了"海内外知青中秋联欢晚会",大家在网上聊天室唱歌、聊天、叙旧,热闹非凡。将"地球村"的概念活生生摆在了大家面前。

而在这期间,不少知青朋友就是通过论坛认识的。比如"老三届网站"的创始人西里村、南风、和平、老林、珠江、老知等人,也常常和华夏知青网联合搞活动。2002年2月23日(大年十五)20:00至0:00,华夏知青网和"老三届网站"在老三届聊天室联合举办"知青闹元宵联欢"活动。2002年9月9日,华夏知青网和"老三届网站"联合开办"华知老三届聊天室"。2002年12月7日,"华知老三届聊天室"举办了"地方戏曲歌曲演唱会"。2002年12月31日,"华知老三届聊天室"举办"我与电影歌曲迎新演唱会"。2003年3月14日,"华知老三届聊天室"举办"保健卫生知识咨询活动"。2003年3月30日晚,在"华知老三届聊天室"为相月和小李举办"网上婚礼"。除此之外,华夏知青网还与"老小孩网站"、"承德知青网"、"上海知青网"、"粤海知青网"等网站建立了联系,大家联合互动,不仅增进了各地知青的友谊,也开阔了彼此的视野和境界。

但是论坛的运行也是一波三折。开始是沿用老陈的"老知青论坛",后来,为了摆脱国内网管,拟将服务器设在美国。南加州知青协会的老吕等朋友大力支持,表示"要尽我们的力量弄起来",并派出网络高手大南设计程序,并负责与华夏知青网的小路进行技术上的联络,更派出英俊迷人的运动健将老潘负责论坛的接待工作。但由于网络这新东西在美国也是初级阶段,南加的服务器是不完备的,网速也挺慢,不能通畅,所以只维持了半年左右就结束了。后来,我们又在国内乐趣网站申请了论坛,但还是被网管封了好多次。后来乐趣关闭了,我们就搞了个不太好用的留言板。再后来,我们在海外找到一个论坛平台,但国内的人要翻墙(即偷装一个破解软件)才能进去,所以用了一阵大家嫌麻烦就没有再去了。秋枫担任南加协会会长期间,曾经与负责科技的大萝卜、大南等人重新研究能否攻克论坛这个难题,终因技术无法解决而作罢。这两年,随着微信平台的普及和完善,大家又聚在微信群里见面,即文即见、即发即现,非常方便,但还是用得心惊胆战,不知道哪天触动了当局哪根神经,又逼得我们重建家园。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华夏知青网从建立至今,一晃已经16年过去了。其中的点点滴滴和喜乐哀愁,以及很多事情,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有些网友默默奉献的努力,每每想起就让我感动,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武汉知青号子,第一次见她,是在2001年的春天。号子个子不高,圆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和又聪慧的灵气。记得那天她热情地邀请我到她家吃饭,在那里我品尝了有名的武汉排骨莲藕汤,至今想起,依然觉得齿颊留香。号子勤劳、认真、有毅力,就像盛开的栀子花,洁白芬芳,枝叶在风霜雨雪中傲绿。正是因为她的耐心、顽强和坚持,华夏知青网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直走到了今天。

湖南女孩相月,她比我小2轮,当年大约20岁出头。她常常在网上浏览,某天她看到华夏知青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她说她觉得这个知青群体挺有水平,不像其他的网站那么无聊,从此就留在了华夏知青网的论坛。有一次我们试探性地问她,愿不愿意义务帮网站做文字编辑工作?她一口就答应了。她住在深圳,有一次我去看她。记得那是个隆冬的季节,由于南方的冬天不供暖气,她的屋里有点冷。只见她艰难地坐在椅子上,腿上围着被子,正在为网站做文件。她的笑容天真又善良,她的家境不宽裕,因有疾病不能出去工作,但她却能长期免费义务地帮华夏知青网做编辑工作,这让我非常感动。后来宝嘉知道此事,提议付相月一点劳务费。于是宝嘉、海宽和我集资了一笔钱,有一段时间按月付给她,以表达我们的一点点心意。但我们都知道,与她的努力和付出相比,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

广西知青林子,自从到我们的网站溜达以后,就写出了一系列回忆文章,日后她以此集结成书并出版。自从她来到论坛,几个女网友包括我在内,开始不敢随意出声。因为她的文章构思奇巧、内容雅致、文字极美,使人看了还想再看,实在是享受!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身穿一件长大衣,一顶贝雷帽斜斜地扣在卷曲的长发上,是那么地优雅和浪漫。她一篇一篇地发表文章,我们也每天盼着在论坛能看到她的美文。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晴天霹雳传来,她得了一场大病!我去医院探望她,陪着她坐了很久很久。她伸出苍白的手拉住我的手,孱弱地说:"白云鸟,你们要将华夏知青网站坚持办下去,这是一件对知青很有意义的事情"。林子在病情稳定后,主动要求做网站编辑。她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活动,足不出户,全心全意做编辑。她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知识,眼光独到,看见好文章,就主动联络作者,要求转载。所以,华夏知青网水平的日渐提高,与林子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她付出的满腔心血旁人是难以体会的。每当我想起她撑着羸弱的身体,趴在桌上干活,心里就往往不忍。但我由此也知道,女性的坚强是多么伟大。

上海知青老康,是个忠厚多才的汉子。他对新鲜事物超有兴趣,电脑、动画、视频等等玩意都是他自己琢磨学习的,他一直负责网站的美术设计,只要他会的,总是主动要求去做。应该说,没有他的参与,网站就少了很多精彩。

北京律师宝嘉,16岁就下乡,很理解知青的苦难。在见到华夏知青网之后,她主动请缨做网站的法律顾问,并且很关心热爱这个群体。她热心张罗了很多活动,也捐过不少款。她美丽又浪漫,也很会写诗。也许,华夏知青网吸引人,就是因为有像宝嘉这样有学识、有理想、又浪漫的人在这里吧。

北京知青海宽,曾经的热血青年,现在还是那么热血和理想。记得当年成立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就是在他热情的鼓励下搞起来的。而在此之后,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有点气馁了的时候,只要向他倾诉,总是会得到他的鼓励支持。他不但捐款,还自掏腰包搞竞猜股指活动,以活跃论坛气氛。他著名的口头禅就几个字:"需要钱就出声"。

烟云聚散舞红纱,偶尔起昏鸦。
    天旋地转谁高下,傻瓜瓜。
    海天一色,江山如画,看罢就回家!

这首我取名为《平湖乐、云霞》的词,是说美丽无非是因缘和合,一切因缘而起,因缘而灭,风云聚会,阳气正好,可遇而不可求。因此,见到好的风景,最好是停下脚看看。也许华夏知青网就是这样一处好的风景,我们创建了它,又以崇拜者的心情,停下脚步欣赏它,直到我们像大石头一样,不得不回到另一个家。

岁月留痕。在华夏知青网的成长过程中,让我难以忘怀的网友实在太多了。有很多网友虽然素未谋面,但长期的网上交流,也能相知一二。有人说,血亲分九族,但明成祖朱棣发明了第十族。也许我们这些华夏知青网的网友,就是这"第十族"吧!

写到这,还想写,但未来的确不知道又该怎么写。现在,网管越来越严,我们也一天天老了。也许,前面的路越来越艰难,但我还是相信,如果你心里美好,一切就都是美好。但愿今后每一天都是美好,我们华夏知青更好!

长天大日,这边刮风那边雨。
    落花流水,约定去何处?
    寸长尺短,看蜂屯蚁聚。
    晚秋时,剪烛西窗,会诗朋酒侣。
           ——《点绛唇、秋约》

                                                        二0一六年五月一日于广州


白云鸟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