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        

 文/林子

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是区别于同属保守主义的“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是在坚持民族本位文化的立场上反对西化,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在反对激进主义的立场上回归传统文化或追求世俗情怀。——这一派的知识分子,基本是从八十年代的文化激进主义阵营中分离出来的。故有人称之为“文化逃亡者”。

 

.形成根源

一是对八十年代激进主义的反省;二是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确立所带来的社会世俗化;三是九十年代官方意识形态的强大压力。

基本特征及立场

“文化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集中在一点:反激进主义。

 

.其主要的特征大致有如下三点:

一是放弃激进的批判精神,实行温和而稳定的话语实践。——李泽厚的“告别革命”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二是放弃公共关怀(即对共同处境的忧患焦虑和怀疑),转变为对个人境遇的关怀和思考;——“二王”(王蒙、王朔)“躲避崇高”的文化立场。

三是放弃对终极价值、目标信仰的追求和提供(即放弃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也放弃理想目标的预设),而是关注世俗问题的解决(具体的局部问题)。——表现为否定一切形式的理想主义,否定终极目标预测,拒绝启蒙,放弃人文关怀而转为世俗关怀。

 

“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存在不同的分野、不同的倾向:

其中最有权威、最有代表性的一派,是八十年代文化激进主义阵营中分离出来的一些人,如李泽厚(哲学、美学)、王元化(文艺理论)等,他们在八十年代里是新启蒙运动的主将,但在八九年以后进行了反思,最后抛弃了文化激进主义,而转向文化保守主义。他们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来的激进革命和彻底反传统思潮进行了批判,主张渐进、改良、继承传统,以造成社会有序变革而免于动乱。反思历史是为了服务现实,他们旨在指明,中国的改革应当在发展市场经济前提下,承继传统文化,和平演进,避免社会震荡与文化冲突。他们主张利用传统文化来重建文化权威,维持社会稳定。李泽厚明确主张建立“以儒为主,儒道互补“的哲学、文化体系,以群体价值本位的”乌托邦“解除现代人个体意识膨胀引起的精神冲突。(《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第487页)

 

另一派则是以“二王“为代表的一些具有世俗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们热烈地欢呼市场经济的到来,将之视为彻底铲除极”左“根源、实现世俗幸福的必由之路;公然打出”躲避崇高“的口号,否定一切形式的理想主义。

 

此外,有学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还十分充分地表现在九十年代最为兴旺的“平民文学”(大众文化)现象。平民文学或大众文化占据了九十年代的中心位置(主流)。特别是文化进入了消费市场以后,大众几乎左右了文化的命运。通俗故事、言情小说、武侠传奇以及服饰、健美、花卉、饮食等等中型的文化几乎成了大众文化生活的主体,大众传媒中的电视剧、MTV、娱乐小品、搞笑节目等都以消费性的特征进入了千家万户。不仅仅如此,就是那一批名气甚重的年轻作家,如苏童、余华、叶兆言、刘恒等,也强调写作是十分个人化的行为,只关心自己和自我救赎,而远离了往日的神圣与高远、伟大与崇高……正是在这样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下,激进的、批判的声音日渐消失,世界在各式甜蜜蜜的话语实践中有如一片乐园,与八十年代那种高昂的、悲郁的文化气氛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大相 径庭。——对于这种局面,不仅中国的学者,就是西方的学者也十分惊异:这种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精神体现的是“中产阶级”的品格和欲望,然而它却在“第三世界”的中国全面实现了。(这究竟是一个奇迹呢?还是历史的玩笑呢?)

 

⑶争议与评价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整个九十年代甚有影响,一方面是与现实的急剧改变息息相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一个以市场为中心的消费社会的出现,使人们在八十年代所呼唤的现代化目标部分兑现。人们很容易认为历史的发展会顺利将中国带入一个幸福的世俗社会,何况世俗幸福永远最诱惑人!所谓的“革命”、“崇高”、“理想”等已变得遥远而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社会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走向:激进主义在完成其开路先锋作用之后,保守主义就作为反题取而代之:比如法国大革命在雅各宾专政之后,有热月政变。英国资产阶级在克伦威尔独裁后,有“光荣革命”。在文化领域也是如此。更何况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八九年风波带来的巨痛,更使他们对激进主义身怀惧意……

 

不能否认,文化保守主义有其很大的合理性:其对激进革命、彻底反传统观念的批判,未必没有启发意义。它可以比较冷静地矫正文化激进主义的某些偏颇——如对传统文化继承不足而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面引进而缺乏足够的批判;以及在策略上急噪冒进、不注意变革的有序性……等等。李、王一派在这方面所作的学术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同时,文化保守主义在知识界、思想界里也是遭到很大的质疑和批评:

一是认为文化保守主义在坚持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只能是有序演进,而不能采取激进变革方式的立场上,却要求知识分子认同现实,放弃批判精神,放弃启蒙立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的真正现代化,民主、自由这些现代文明的精神不会凭空得来。

 

        二是认为文化保守主义在强调文化转型的连续性(即不可丢弃传统),却把现代化的基点全盘移向传统文化,不是以培植现代新文化来适应、规范市场经济,而是以传统文化的集体理性(群体价值、集体精神)来抑制个体价值,消解自我意识,这是一种逆向的、倒退的文化建构,最终可能会导致对现代化精神的一种反动。


此文不代表本站观点,只作网友交流之用。转贴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